设为首页 | 淘宝店铺 | 繁体版
传统文化
 
联系我们
河南三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地址:新乡市平原路石牌坊茶文化街41号
电话:0373-3066299
投诉:0373-3088299
传真:0373-3077231
联系人:李西宗居士
手机:18637313231 13937313231
邮箱:1076629900@qq.com
网址:http://www.my231.com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佛教高僧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佛教高僧 > 全文
爱国高僧:太虚
作者:admin  日期:2016/2/26 15:54:19  来源:妙音朝圣  浏览 2225 次

20160228172201_2648

太虚,法名唯心,字太虚,号华子、悲华、雪山老僧、缙云老人,俗姓张,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1月8日),圆寂于公元1947年,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长安镇,近代著名高僧。1904年,太虚大师十六岁去苏州小九华寺礼士达上人为师,师为取法名唯心。是年九、十月间,士达上人携大师往镇海拜见师祖奘年和尚,和尚为取法号太虚。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

大师对于佛教改革的主张和实践是多方面的,而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

这就是他在《志行之自述》中所归纳的:“志在整兴佛教僧会,行在瑜伽菩萨戒本”。对此,他自述说:“斯志斯行,余盖决定于民四(1915年)之冬,而迄今(民十三,1924年)持之弗渝者也。”再进一步讲,此“志行之所在”,也是他“将奉之以尽此一报身,而为长劫修菩萨道之资粮者。”所以,从这两方面入手来探讨太虚大师对中国近代佛教发展的构想与贡献,无疑是最为恰当的。所谓整兴佛教僧会,就是要从出家的主持僧(僧伽集团)和在家的居士正信会两方面来整顿和振兴佛教。大师认为,在家信众和出家僧众是相辅相行的,佛教的振兴必须落实到正信的俗世士女,才是圆满。所以,他积极支持和协助各地信众组织成立佛教正信会,为广大信众讲经说法。他主张以五戒十善作为在家信众的根本,培养善美的人伦道德,改善社会风尚。不过,与此相比,整顿僧伽制度显得更为重要和根本,因为僧伽是“住持三宝之本”。早在1913年,大师在寄禅和尚的追悼会上,针对当时佛教丛林存在的积弊,就提出了“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的佛教三大革命。这里,教理革命的中心是要革除愚弄世人的鬼神迷信,积极倡导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精神,去改善国家社会。教制革命的中心是要改革僧众的生活、组织制度,建立起适应时代需要的住持僧团。教产革命的中心是要变按法派继承寺庙遗产的旧规为十方僧众公有制,并作为供养有德长老,培养青年僧伽,兴办佛教事业之用。

在这三大革命之中,大师又认为以“教制革命”为根本。因为,只有培养出合格的僧伽,建立起严格的组织制度,“教理”和“教产”的革命才有可靠的保证。所以,他在以后的实践中主要是从兴办僧伽佛学院,培养新的僧伽人材着手。由大师亲手创立、主持或讲过学的佛学院有:“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柏林教理院”、“汉藏教理院”等。当时,在大师僧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还创办了许多佛学院。这些佛学院为中国近代培养一大批、好几代优秀的佛教弘法人材,其流泽惠及于今。

所谓“瑜伽菩萨戒本”,是指从玄奘译《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中节录出的《菩萨戒本》。太虚大师认为,佛教统摄于教、理、行、果,而其要则在于行。行有无数量,而其本则在于戒。戒有种种,而其归则在于菩萨戒。大师之所以要以“瑜伽菩萨戒本”所示之菩萨戒为归,这是因为他认为,此戒以“饶益有情,专以舍己利他为事”,而这正是“菩萨之入俗,佛陀之应世”的根本宗旨。由此,他强调指出:“必能践行此菩萨戒,乃足以整兴佛教之僧会”。

反之,又“必整兴佛教之僧会,此菩萨戒之精神乃实现。”(《志行之自述》)基于以上对于佛教根本精神的认识,太虚大师指出,近代佛教应当朝着建设“人生佛教”的方向发展。他在1928年发表的《对于中国佛教革命僧的训词》一文中,从四个方面具体地阐发了建设人生佛教的问题。他认为,由于时代的发展,中国从前儒化文化地位,必将为提取了“中国民族五千年文化及现代世界科学文化的精华”所建设起来的新文化取而代之。因此,第一,“佛教亦当如此,而连接以大乘十信位的菩萨行,而建设由人而菩萨而佛的人生佛教”。第二,“以大乘的人生佛教精神,整理原来的寺僧,而建设适应现时中国环境的佛教僧伽制”。第三,“宣传大乘的人生佛教以吸收新的信佛民众,及开化旧的信佛民众,团结组织起来,而建设适应现时中国环境的佛教信众制”。第四,“昌明大乘的人生佛教于中国的全民众,使农工商学军政教艺各群众皆融洽于佛教的十善化,养成中华国族为十善文化的国俗,扩充至全人世成为十善文化的人世”。这是太虚大师构想的一幅“人生佛教”的理想蓝图,虽说后来这些理想并未能实现,大师晚年还写了《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一文来总结过其中的教训。但是,大师所指出的佛教改革的总方向和他的实践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中国的广大佛教僧伽和信众去为之奋斗。

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的根本宗旨是在于: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改进社会和人类,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他尝说:“末法期佛教之主潮,必在密切人间生活,而导善信男女向上增上,即人成佛之人生佛教”。因此,他提出了“即人成佛”、“人圆佛即成”等口号,以鼓励僧众和信众从现实人生出发,由自身当下做起。这也就是说,成佛就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就在人的日常道德行为中。否则,人格尚亏,菩萨的地位便无处安置,更谈不上佛陀果成了。太虚大师有一首自述偈充分说说明了人生佛教的这一特征,偈曰:“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本书选入的《真现实论》是大师为揭示佛教为一面向现实的宗教所做的理论论证,也是他建设人生佛教的理论基础。

太虚大师一生可书之行实极多,这里仅就一个方面做了一些简要的介绍。大师学识广博、思想深邃,他兼通内学外学、旧学新学,融会唯识中观、法性法相,在佛学和世学理论上,都提出了不少精深的见解。大师著述等身,今已由其弟子印顺法师等汇编成《太虚大师全书》,甚便研究。

       大师全书编辑

凡六十四册,由大师门下高足:印顺法师主编。乃民国佛教主要推动者太虚大师之著述全集。内分佛法总学、五乘共学、三乘共学、大乘通学、法性空慧学、法相唯识学、法界圆觉学、律释、制议、学行、真现实论宗依论、真现实论宗体论、真现实论宗用论、支论、时论、书评、酬对、讲演、文丛、诗存等二十编。附册为印顺主编之太虚大师年谱上下册。

编纂全书简要经过

太虚大师全书,早在大师住世之日,即已着手进行。大师曾亲对此事有所划擘,民国三十五年,大师嘱李子宽居士在首都南京,创立佛教文化社,大师任董事长。虽以流通经像法物为事,然主要目的,则在编印流通太虚大师全书。故文化社成立未久,即开始征求预约,并邀北平杨星森居士来京负责编校全书事宜,足见大师对此事期待之殷切。三十六年三月十七日,大师匆遽示寂,此时全书,因材料收集困难,人手缺乏,尚未能理出头绪。及大师入灭,众弟子深感此事关系重大,急待完成,乃公推印顺法师主持编纂,积极进行。是年五月二十日,印顺法师率续明、杨星森、杜名廉三人,假溪口雪窦寺圆觉轩开始进行编纂工作:一切材料的搜集、抄写、校订、圈点、编纂,经过整整一年的时间,七百余万言之全书,算是编纂成功了。然这只是奠定下全书出版问世的首要工作,在当时,因为政局撼动,物价飞升,真不知道要待何年何月才能完成这部钜制──太虚大师全书──的出版工作呢!

原稿由沪达运香港

全书编纂竣事后,原稿由印顺法师带至杭州香山精舍,因为只此一份,所以必须妥善保藏,万一有失,即难于再事补集。因此远近师友,莫不关怀全书原稿的保存。三十七年十月,第一编佛法总学、四册,由大法轮书局印行出版(原稿早于三十六年七月交出)。第二、三编,正由大法轮书局计划出版委员会之决定,广邀各地热心佛教文化事业之法师居士为委员,为工作便利计,特敦请印顺法师在港指导,并撰编太虚大师年谱。公推陈静涛居士为主任委员,兼统筹财务,台湾李子宽居士为副主任委员,以便筹划出版经费而利工作之进行。其它一切工作,如:出纳、交际,由优昙法师负责;发行事宜由觉光、松泉法师负责。校印工作初由演培、续明负责,继由竺摩、隆根法师等负责。全书之得以逐编出版,得力于筹度经费与负责各项实际工作者实多,尤以主任委员陈静涛居士,劳苦功高。不但负有统筹经费的责任,乃至一切校印、发行、存储等困难问题发生时,均须设法为之解决,有时印费不敷,须预为垫付;才拟劝人慨助,首须自己解囊。因居士平日信誉卓著,遐迩钦崇,深得海内外缁素教胞之信任,故居士之倡导号角一响,人人无不乐于输将,此实为全书完成之主要因素。故若谓全书之编纂,得力于印顺法师;则全书之刊行,实得力于静涛居士。而自始及终,忠心效力于此项遗业而未少懈废者,则子宽居士可以当之了!

《太虚大师全书》已由宗教出版社、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共计35册。

《太虚大师全书》主要选自太虚大师创办的刊物《海潮音》,同时参照1946年出版的《太虚大师全书》,在尽量保持原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修订整理。全书共分法、制、论、杂4藏共20编1440多篇目,700多万字。为了让这部“真经”普度众生,《太虚大师全书》采用简体横版方式,方便阅读。

在《太虚大师全书》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海内外高僧大德的鼎力支持,或写回贺辞或撰写文章以示怀念。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广东云门大觉禅寺佛源和尚、弘一大师弟子梦参老和尚、中国佛学院传印法师、弘法寺本焕和尚、中国人民大学宗教研究所方立天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等均为该书题辞!

太虚大师与雪窦寺

太虚大师与宁波奉化溪口镇雪窦山雪窦寺渊源甚深。主持一十四年。

"雪窦山地处四明山东缘,主峰海拔960米,群峰攒簇,嵯峨耸峙,广亘数十里。山中涧泉迂回,飞瀑怪石,削峰碧潭,古人誉它“秀甲四明”,蒋介石称之为“四明第一山”。相传宋代仁宗皇帝梦游是山,赐名“应梦名山”。山中的雪窦寺,晋代开山,唐代大兴,宋代极盛,是古代禅宗十大名刹之一;五代时奉化高僧布袋和尚在此弘法,因称“弥勒应迹圣地”。太虚早闻其名,曾于1924年11月慕名来访,这是他第一次莅临雪窦寺。他在自传中记道:适逢一雨三日,不得出门纵观,乃翻阅山志,咏诗遣闷,作《雪窦寺八咏》,皆卧游所成。

1927年8月,蒋介石第一次下野,经其盟兄黄郛提议,于9月9日电邀太虚游雪窦寺。太虚抵寺,与蒋介石长谈竟日,颇为投契,并相偕游雪窦胜境千丈岩,同游者有吴忠信、张治中。第二天,9月10日,为是年中秋,太虚寓于蒋介石在溪口镇上的别墅文昌阁。蒋介石亲临太虚寓处,与他一起赏月,请他讲授《心经》,听者有蒋介石、吴忠信、张治中,还有蒋的发妻毛福梅。11日,太虚返甬,致函申谢,并告以赴欧美游化之意,蒋介石嘱陈果夫以3000元为助(引自《太虚自传》二十二〈寰游记〉)。

1930年6月底,太虚重游雪窦寺,作诗两首,其中一首赠蒋介石:《仿宋觉范禅师画梅赠蒋公》。1932年1月,当时蒋介石第二次下野回乡,太虚作《雪窦赠某君》一诗赠蒋。诗云:“四登雪窦初飞雪,乍惜梅花未放梅;应是待令寒彻骨,好教扑鼻冷香来。”以梅喻人,隐示蒋介石将在“寒彻骨”之后迎得“冷香来”。

1932年10月8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太虚应蒋介石之邀,出任雪窦寺方丈。太虚自己在《雪窦小志序》中记道:二十一年九月九日,朗公率全体寺僧暨诸山长老,下山来迎,送入山者数百人。“二十一年”是民国纪年,公元为1932年。“朗公”,法号朗清,1925年起任雪窦寺方丈,1932年让位于太虚,太虚表示客气,因此尊称“朗公”。太虚升座时,茔照、宽融、玉慧观等外来僧人上山观礼。

纪念大师而建的太虚塔院 

担负着领导全国佛教工作的重任,但是,他对雪窦寺仍十分关心,数十次莅寺视事讲经,对雪窦寺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太虚在奉化雪窦寺、中塔寺讲经,有记录可查的如1933年3月19日在雪窦寺开讲《出生菩提心经》,1934年2月14日(甲戌正月初一)在雪窦寺开讲《弥勒上生经》1934年秋末在中塔寺开讲《弥勒上生经》,1935年10月18日在雪窦寺下院开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凡7日,1936年4月7日在雪窦寺开讲《弥勒上生经》约一月,1936年10月9日在雪窦寺开讲《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等。太虚于1946年5月下旬,辞去雪窦寺方丈职,当年5月25日《奉化日报》载:“雪窦住持易人,太虚命门人大醒继任,于二十四日进山就职。”

太虚大师与太虚讲寺

"太虚讲寺又名"太虚塔院"在雪窦寺寺前广场西南方。行数十米,古木参天,绿荫夹道,凉风徐徐,山势陡增,有数十级石阶直通半山,渐行渐高。石阶的尽头,是半山上一个方石所砌之平台,约有数百平米之大。上得平台,映入眼帘的是一正二侧的3座殿宇,青砖黑瓦,倍添肃穆,飞檐翘角,气势不凡。中为天王殿,左右钟、鼓楼。从平台再上16级石阶,才到天王殿正门。门上高悬一匾,金色大字赫然在目,为当代书法家启功所书“太虚塔院”四字。

与所有寺院的天王殿格局相仿,一进门便是“皆大欢喜”的布袋弥勒,背面则是“三洲感应”的韦驮菩萨,左右两旁照例是四大天王。如果说有特色,太虚塔院正殿确实与众不同。殿内供奉的不是佛祖释迦牟尼,而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弥勒菩萨。这菩萨的佛像不是中国化了的布袋弥勒,而是印度天冠弥勒。所以,这殿也不称大雄宝殿,而称为摩尼宝殿。据佛经记载,摩尼宝殿就是弥勒菩萨说法的地方。

穿过摩尼宝殿,呈现在眼前的就是塔院主体建筑太虚大师纪念堂。迎面见到的是太虚大师的全身铜像端坐正中,一身缁衣,风度翩翩,右手捻佛珠,鼻梁上架一副近视镜,镜后双目远眺,目光深邃。铜像背后,一道硕大的屏风,把纪念堂隔成前后两部分。屏风棕底蓝字,上有茗山老法师书写的太虚大师偈语,云:“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纪念堂的上方和四壁挂满了落成时的匾额和贺联、字画等墨宝,其中有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太虚的学生隆根长老题的“潮音永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题的“人天师范”,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题的“高山仰止”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铜像及屏风之后,即是太虚大师的舍利塔。因建在室内,塔身并不高,由白石砌成。塔的下端呈长方体。正面嵌入的是一块灰黑色石碑,上刻有“太虚大师之塔”6个隶书体大字。其上端即为塔顶,用白石雕成塔檐和莲台状,由大至小逐级往上叠成。此碑乃是上个世纪40年代大师灵塔原碑。“文革”期间灵塔毁坏,此碑和大师舍利灵骨皆不知去向。2004年建造纪念堂时,已另设计制作了灵塔,不想就在此时,奉化市旅游集团因维修隐潭水库,发现了深埋水中数十年的塔碑。后来就在纪念堂内仿原样重新造了这座石塔,将这块原碑砌入塔身。如今安放在石塔内大师的舍利子,则是怡藏法师2001年从香港请回来的。

关于原来的舍利塔,印顺法师所编《太虚大师年谱》是这样记载的:1947年3月17日,大师在上海玉佛寺直指轩圆寂后,4月8日在海潮寺举行大师荼毗典礼(笔者注:佛教僧人死后,将尸体火葬,称为荼毗)。“10日晨,法尊等于海潮寺拾取灵骨,得舍利三百余颗,……14日,大醒、亦幻、净严、尘空等,恭奉大师舍利灵骨至雪窦。翌晨,抵宁波,缁素集迎致祭。专车入雪窦山,安供法堂。”“1949年1月6日,雪窦山大师舍利塔工事粗备。……大醒奉大师灵骨入塔。”大醒为太虚大师的弟子,也是继太虚之后的雪窦寺方丈。由此可见太虚大师舍利塔建成于1948年底1949年初,立碑也约在此时。至于灵塔毁坏,石碑散失,当在“文革”初期1967年前后。自那时至今,整整40年了。石碑失而复得,又恰在太虚塔院落成之时,真乃奇事也!"

纪念馆

2010年,太虚大师纪念馆于他的出生地——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的觉皇寺内落成,大师更多的生平资料和实物陈列展示于纪念馆中。

上一篇: 千里寻经:仁里 下一篇: 万清
 
首页  |  关于我们  |  本年活动  |  全国参团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门市登录
版权所有©2006-2020  河南三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豫ICP备14029862号
地址:新乡市平原路石牌坊茶文化街41号  咨询热线:0373-3066299